<output id="1i8db"><em id="1i8db"></em></output>
  • <td id="1i8db"><strike id="1i8db"></strike></td>
    <table id="1i8db"></table>

      <td id="1i8db"><option id="1i8db"></option></td>
    1. <output id="1i8db"></output><p id="1i8db"><strong id="1i8db"><small id="1i8db"></small></strong></p>
      <acronym id="1i8db"><strong id="1i8db"></strong></acronym><p id="1i8db"></p>
      聚商機,共發展,贏未來

      【石阡作家訪談】韓太國:文字“染”白我一頭黑發

      2023-06-06 10:58:07

      編前語:貴州省石阡縣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古往今來,孕育了一輩輩作家詩人。近年來,一批石阡籍作家和石阡本土作家的作品走出山外、面向全國,不斷從高原向高峰攀登。為了記錄當代石阡作家創作歷程、展示石阡作家創作成果,更好地謳歌新時代、續寫新華章,特開設“石阡作家訪談”專欄。

      訪談記者:馬曉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石阡縣融媒體中心總編輯)

      作家簡介

      640 拷貝.jpg

      韓太國,貴州石阡人,仡佬族,出生于1966年4月。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筆名韓阿石,在《中國作家》《貴州作家》《椰城》等刊物發表過作品。出版長篇小說《獨木橋》《楓葉紅》《愛的槍聲》,小小說《職責》曾獲中紀委期刊獎。 

       文學大家是未曾謀面的導師

      學生時代的韓太國把連環畫當成了寶貝,“花花書”上的內容,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文學的種子。

      大學畢業后他成為一名初中教師,后來調到縣紀委工作,在一次調查案件中有感而發寫了一篇題為《職責》的小小說發表在《貴州黨風》上,于是便一發不可收徹底愛上了文學。那個時候,他已經30多歲了。

      處女作《職責》讓他收獲了30元的稿費,后來還評了獎,得了100元的獎金,那時他的工資才100多元,這篇短短的文字,稿費加獎金居然差不多是一個月的工資!想想通過寫作也能補貼一點家用,寫作也是“有搞頭的事”,他就更勤奮了。他常在夜深人靜時輾轉難眠,當作家,對他來說好像一個奢侈的夢,覺得是不可及的事。 

      640 (1) 拷貝.jpg

      向作家夢瘋狂追逐的那段時光,他閱讀了大量的國內作家們的作品,如陳忠實的《白鹿原》,巴金的《家》《春》《秋》,沈從文的《邊城》《湘行散記》,王蒙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青春萬歲》等作家的作品。那時,他的閱讀習慣主要傾向于茅盾文學獎的作品。

      后來,因為朋友的影響,便開始接觸西方文學,通過閱讀,喜歡上了普魯斯特、??思{、卡夫卡、福樓拜、庫切、川端康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閱讀讓他的視野得以開闊?!叭绻覀冹o下心來閱讀經典文學,一定能夠體會到文學的魅力,更能學到寫作的技巧?!迸c一本本經典書籍作伴,這些大師成了他文學路上沒有謀面的導師。

      他覺得文學是一個人的愛好,將自己所思所想寫出來,形成文字,就是洗滌自己的靈魂。如果寫的東西能發表固然好,既有稿費也能賺點名氣,但如果發表不了,也沒有什么灰心喪氣的,創作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的過程。但并非沒有發表的文字就不是好文字,而發表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東西。一句話或一段文字也許會讓你度過迷茫與挫折,使人超然于簡單的生活之上反觀內心,獲得靈魂的凈化。

      不希望“韓阿石”成一塊廢石

      韓太國已從石阡縣文旅局副局長的位置改非多年,臨近退休,時間充裕,他認為是到了“應該努力書寫這個時代”的時候了。

      “韓阿石”這個筆名,靈感來源讀名家阿城與阿來的作品,從他們名字中的“阿”字受到了啟發,因為是石阡人,加之“石”字本就有石子、石頭、石山之意,一位石阡人民的兒子,甘愿成為一座石阡大廈的基石,或許是路邊不起眼的一顆石子。放在大廈下就成基石,放在路邊可成為孩童的玩料。他當然不希望“韓阿石”成為一塊廢石。

      回首這些年的文學創作,從長篇小說《獨木橋》到《楓葉紅》再到《愛的槍聲》,他認為目前為止自己的主要作品就是這“三部曲”。

      640 拷貝.png

      《獨木橋》是2009年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故事寫的是在龍川河畔的燕子山腳下有一村莊,村莊里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姓柳,在村莊里這柳姓人家是單姓,四口人。柳姓人家的主人名柳一,兩個女兒,一個叫園園,一個叫柳柳。主人公柳柳平凡而又不平凡,一生中改變她命運的是三個男人,這三個男人讓她嘗盡了辛酸苦辣甜咸。第一個男人是她父親,第二個男人是她的老師,第三個男人是她的同學亦是她的丈夫。她和丈夫一起奮斗,一起為改變家鄉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當時,他在創作這部長篇時在計劃生育部門工作,對獨生子女戶與二女戶在那個時代的農村所受的冷漠有自己的了解和認識,所以順利地完成了創作。

      《楓葉紅》是2018年由團結出版社出版,原書名是《錯亂的阿拉伯數字》,后來出版社建議修改,就成了《楓葉紅》。故事寫的是一家三代的故事。主人公回家奔喪,發現一本發黃筆記本,記錄著一串阿拉伯數字,由此拉開帷幕……從民國末年、解放時期、上世紀六十年代、土地下放到至今,時間穿越約百年,描寫了一家人在時代變遷中的奮爭,主人公以旁觀者身份敘述著這一家人,現在與過去交替敘述,呈現出萬花筒般的生活。

      《愛的槍聲》2022年由天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寫的是在阡城這個地方有石家大院,大院的主人石鐘孟有四個兒子。自民國初至解放,阡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石富、石貴、石全、石明在軍閥混戰、抗戰、解放戰爭時期,四兄弟在阡城這塊土地上的愛恨情仇故事。在這部作品中,他采用虛構與非虛構相結合敘述,以悲劇與懸念結尾,留給讀者更豐富的思考空間。這本共43萬字的作品創作歷時7年,為此,“頭上的白發陡添了一片”。

      三部作品中,都是地域寫作,因為自己熟悉石阡,所以就只寫本土的事。三部作品,其實他自己更喜歡《楓葉紅》,因為其文化內涵豐富、寫作技巧獨特。當然,更多的他認為還是讀者去說。

      厚厚的“三部曲”出版后,他跑到縣城的龍川河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認為到離開這個世界那天,這幾本書可以作為“離世的枕頭”。

      繼續閱讀,繼續寫作,繼續寫石阡。他目前正在創作長篇小說《困牛山之歌》,創作背景是1934年10月,紅六軍團第52團為掩護主力轉移,把敵軍引向石阡困牛山,最后100多名紅軍戰士與數十倍于己的敵人殊死激戰,戰斗到最后,紅軍戰士寧死不傷群眾、寧死不做俘虜,毅然集體跳崖……

      為寫好《困牛山之歌》,他已作好再熬白一片頭發的準備。

      讓石阡作家們的作品奔向遠方

      韓太國參加工作的第一站是石阡縣石固鄉,很多年了,許多人都以為他的家鄉是石固的,其實,他是石阡縣龍塘鎮大園子村上大園子組的人。村里青山屹立,有千山石林,有鯉魚湖,有小溝廠峽谷,時常有外地游客到來。站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上,他有時感到很陌生。

      640 (2) 拷貝.jpg

      石阡縣龍塘鎮大園子村石林一角

      誰不說咱家鄉好?他的作品《獨木橋》就是大園子村的一座橋名,《楓葉紅》也有大園子村的影子,而《愛的槍聲》中的石家大院也是大園子村一些人與事的出沒。

      他認為石阡有很多可書寫的東西,石阡的文化豐厚,關鍵是我們要積極去發現可書寫的地方。因為我們熟悉這塊地域,如果我們不寫這些熟悉的東西,誰又來書寫呢?書寫外面的,而我們是不熟悉的,注定是寫不好的。他希望有更多的展示機會和平臺,讓石阡作家們的作品像龍川河一樣汩汩流淌、奔向遠方。


      編輯:向娟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_精品无码免费成a人片_久久久国产三级片_97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码精品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